热门关键字: | 抽象 | 植物 | 花卉 | 动物 | 人物 | 风景 | 天空
关键字:
购物车商品(0)

“我们在绘画中:中国油画国美之路”即将亮相

发布时间:2014-09-15 09:33:04  来源:互联网

“我们在绘画中:中国油画国美之路”即将亮相

2014年9月20日下午1时,大型油画展览“我们在绘画中:中国油画国美之路”即将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隆重开幕。

展览从当代绘画本体问题出发,试图用以身体之的绘画经验来唤醒式微的感受力,并将中国美院油画教学和实践指认成一条道路。此次展览共展出百余位艺术家的300多幅作品,是中国美术学院建校86周年以来首次全面的油画回顾展。展览分成“担当”,“先锋”,“创格”,和“体象”四个板块,其间既各有侧重,也内在联通,这四个板块是国美油画的四个特色,也是统一精神体的四个面向。作为文献补充,展览还专设特别板块传习篇和纪事篇。同时,将举办国内首次针对油画本体语言及其媒介和历史场域延展的国际论坛研讨。学术讨论将分为四个专场于9月20日至21日在浙江美术馆和中国美术学院举办。论坛将邀请逾30位国内外重要的油画家及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讨论油画的实践、视域和危机。

展览题目:我们在绘画中:中国油画国美之路

开幕时间:2014年9月20日13:00

地点: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南山路218号)

展期:2014年9月20日—2014年10月20日

论坛时间:2014年9月20日—2014年9月21日

参展艺术家(按姓名排序):

阿里卡、白仁海、博巴、布列松、蔡枫、蔡亮、蔡威廉、曹思明、查立、常青、常书鸿、陈仁、陈焰、陈宁、陈宏庆、陈天龙、陈宜明、陈彧君、陈守义、陈守烈、陈达青、陈爱康、程自良、成南炎、崔小冬、方干民、费以复、高友林、耿建翌、顾黎明、关良、郭建濂、哈曼、何立、何红舟、黄庆、黄永砯、黄发祥、胡善余、胡振宇、蒋梁、焦小健、金冶、金一德、金阳平、井士剑、克罗多、兰有利、雷蒙·马松、黎冰鸿、李青、李根、李风白、李超士、李仲生、林琳、林风眠、林文铮、林印吉、林达川、林以友、李振鹏、吕洪仁、吕霞光、马玉如、莫朴、倪贻德、庞薰琹、秦大虎、秦宣夫、全山石、任志忠、森·山方、尚丁、沈晔、施邵辰、司徒立、宋韧、宋贤珍、苏天赐、孙景刚、童雁汝南、王谦、王德威、王流秋、王羽天、王悦之、王广义、王勇亮、汪诚一、魏小林、魏光庆、翁诞宪、吴冠中、吴大羽、吴德隆、邬大勇、席德进、夏阳、肖峰、许江、许一男、徐进、徐芒耀、徐永祥、徐君萱、颜文樑、杨参军、杨劲松、姚巧云、尹骅、于长拱、余旭鸿、章晓明、章仁缘、张自嶷、张定钊、张培力、赵军、赵无极、郑胜天、庄子曼、周小松、朱德群、朱金楼,等

展览论坛安排如下:

第一场:国美之路:本体语言与本土重建

主持:许江、杨参军

嘉宾:肖锋、全山石、靳尚谊、詹建俊、钟涵、⾦一德、郑胜天、胡振宇、罗中立、韦尔申、尚扬、闻立鹏、杜健、闫振铎、杨飞云、孙景波、谢东明、刘巨德、刘小东、杨参军、孙景刚、焦小健、井士剑。

论题简介:中国美术学院从林风眠时代到今天,其绘画教学方法的每⼀次革新都是基于对艺术前途的思考和当下处境的自省,这两者的⾼度结晶为中国美院的学术传统持续注⼊活⼒,并从根本上奠定了中国美院独树一帜的学术传统脉络。从“中西调和”到“两端深⼊”,从苏派的造型训练到社会主义民族化的现实探索,从博巴短训班到赵无极短训班,再到具象表现绘画试点班。通过回顾重访中国美院历史上重要的教学实践现场, 以体验中国油画本体语⾔的建⽴过程,以及一百多年来文化革新之路上,历经中西调和到本⼟重建的内在连贯。

地点:中国美院学术报告厅

时间:9⽉20⽇14:30—17:30

第⼆场:媒介与场域

主持:殷双喜

主讲:齐林斯基(Siegfried Zielinski 德国)

嘉宾:黄建宏(台湾)、杨小彦、刘小东、兰有利

论题简介:本场讨论试图以媒体考古为方法,将绘画放置在媒介和场域之中,以技术与媒介现实的起伏消长,来反观不同时期艺术创作的状态及其与世界的关系。通过讨论绘画媒介的⾃身演变及其实践场域,还原绘画的社会情态,并以一种外部理解,来重新思考绘画与其它媒介的变迁与交互,试图通过对这些现象的分析来反问绘画行为所蕴含的能量为何,以探讨打开潜在空间纬度之中的深层时间问题。

地点:浙江美术馆学术报告厅

时间:9⽉21日

09:30—10:00 主题讲演

10:00—11:30 圆桌讨论

午餐

第三场:观看与技艺

主持:范迪安

主讲:许江

嘉宾:托尼·哥德弗利(TonyGodfrey英国)、金观涛、朱青生、杨振宇

论题简介:油画在创作过程中,其观看方式始终凝聚着东西方各个历史阶段的视觉观念和制作技艺。而绘画作为一种跨文明的世界性眼光,尤其在东方精神的含蕴下,对世界的“观看”采取了不同的向度。在当今的图像时代,绘画、绘画观和制像术之间形成了⼀种全新的视觉现实化的结构。与此同时,哲学现象学作为一种对观看之道的反思和方法,以“视象”确立了一个自塞尚以来的“看”的传统。而内在于绘画场域的“观看”何以成为一种对当代日常生活有所贡献的“社会洞察”?绘画场与社会场之间,需要以怎样的见解和方能才能实现媒介层面的转换?本场讨论,则试图以“观看-体象”为轴,构造起对诸问题的讨论。

地点:浙江美术馆学术报告厅

时间:9⽉21⽇

14:00 —14:30 主题演讲

14:30 —16:00 圆桌讨论

茶歇

第四场:历史与诗性

主持:曹意强

主讲:迪德⾥希·迪德里森(Diedrich Diederichsen 德国)

嘉宾:孙周兴、张颂仁(香港)、陈家琪、王璜⽣、焦⼩健、孔令伟

论题简介:本场讨论从艺术史的回溯开始,试图将绘画和看待绘画的媒介和眼光,视作主体行为和历史行动的痕迹中介,并期望在其中觉察到当代之艺术所牵连的知识感觉。尤其关注百年来,“绘画场”与“社会场”在近现代历史进程中的交叠收纳、相互回响的构成状态,探讨我们从中提炼出的由绘画产⽣的关于社会现实的整体感觉,并更新对于中国现当代 绘画的具体知识。

地点:浙江美术馆学术报告厅

时间:9⽉21⽇

16:30—17:00 主题演讲

17:00—18:30 圆桌讨论


  
名画欣赏
装饰画油画-向日葵
装饰画国画-小桥流水
装饰画油画-昙花一现
装饰画油画-万紫千红
装饰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