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和中西 另立新标
——谈苏天赐油画的艺术风格
□ 跃 文
《初冬》
在中国的艺术界有这样的评价:如果把苏天赐比作一本著作,那么他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极为重要的一部——内容磅礴而情节曲折,融会中西又独具风格。然而,时至今日,世人对他的“阅读”才刚刚翻开,对其艺术价值的认识也远未深入。
苏天赐,1922年出生于广东阳江,21岁时考入国立艺专西画科,跟随林风眠学习。1948年,重返国立艺专,并协助林风眠画室工作。在其人生的后50年中,他一直任教于南京艺术学院。
苏天赐是油画民族化的执著探索者。
油画作为舶来画种传入中国,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其形式及内容发生了巨大变化,逐渐与中国本土文化相融合。苏天赐作为一位很有成就的艺术家,把西方油画和中国传统绘画结合起来,东西融合,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艺术作品,推动了中国油画的进一步发展。
苏天赐坚持调和中西的艺术理想,虽然他没有像老师林风眠一样最后以中国画的工具来创作,而一直坚持用西洋画的工具,但在他的创作理念和审美追求里,已经灌注了很多中国人的思维和情感。他对“调和中西”的理解这样表述:“如果说西方文化重智力开发,东方则重在心灵的提升。其实智力和心灵正是人类文明的两翼。共同振飞才能鹏程万里。”
为了能够“调和中西”,苏天赐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他临摹过意大利文艺复兴大师拉菲尔和佛罗伦萨画家菩提彻里等巨匠的作品,学习过欧洲古典绘画的传统技法,研究过19世纪法兰西的绘画,充实、丰富了自己的艺术素养。他研修过中国国画,具备一定的艺术功底。苏天赐的油画作品,无论是人物,或是静物和风景,无不保留着一以贯之的艺术精神。以写意写神为标志的苏天赐艺术风格的建立,为当代中国油画另立新标,这种风格承传了中国绘画的“写”的特质,传达了江南田园风景的诗情画意,具有鲜明的东方美学特性。
在创作生涯中,苏天赐一直保持着从容与自信。这源于他内心对艺术的热爱。正如他曾在文章中所说:“我在这个绘画的世界里看到了一条永不枯竭的长河。它的波光折射出自然界的幻影,流淌的却是人类的心灵,是人类的哀愁和欢乐。有时激越,有时凝视,但绝无冷漠。他们熠熠生光,奔腾回荡地与人类的生存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