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艺术一直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存在着,东方的艺术与西方的艺术在不断碰撞,并在交融中互相取长补短,但即使是这样,每个民族由于自身文化的影响,对于艺术的理解还是有着不同的差异,这也符合艺术多元化的发展状态。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审美标准,这是自身民族文化特征的体现,因此油画作为一种西方的艺术表现形式,要在中国生存下去,有受众,则必须与中国文化相互融合,走一条民族化的道路。作为青年油画家的刘静便是其中的实践者、探索者。
已过而立之年的刘静早年在艺术院校先后系统学习过油画,后又进修中国画,求学态度虔诚,艺术成果丰硕。艺术特别重“意”的表达,追求物象的“内美”,刘静的油画也一直在追求一种精神的自由。为了真正达到这种自由,多年来刘静一直坚持到名山大川、戈壁荒漠、激流沼泽、原始森林写生创作,到中国美院进修中国画,更是自然而自得。其艺术融合了这种思想,追求一种“天人合一”、“象外之意”。注重主观上意境感知和真善美和谐统一,重视个人修为。而最初学习西方绘画以物象为对象,抱着一种科学的态度,以探究物象在视觉的影响,这些视觉元素的把握,强调光影,造就了绘画技巧坚实的基础。多年来,刘静在这方面也在找寻适合自己的风格样式,创作之路。
艺术家要进行艺术创作,确定风格样式非常重要,但这绝非一朝一夕的事,它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刘静深知这个道理,因此,努力在修炼内功上下工夫。众所周知,艺术形象是形式与内容的结合,形式是艺术形象的表面,内容是作品的灵魂和核心,形式是为内容服务。能充分表现艺术内容的,有感染力的艺术形式是真正的富有艺术性的美的艺术形式。但是,人们平常所说的形式美,一般是指审美对象的形式的诸构成因素形、光、色、线及其组合 。对绘画来说,有点、线、面的造型,有色彩,有构图,一幅好的美术作品不仅要考虑表现什么即题材内容,也要考虑怎样表现的问题,单有好的创意而缺乏绘画基本技巧,那么,就有阻画家思想的表达,画不达意。一个画家能同时掌握中国画和油画两种技巧,融会贯通,方能修成正果。掌握油画的技巧,学习西方的表达方式,趋同而求异,和而不同,创作自己的特色,在这些方面刘静没有停止过思考。《沂蒙山写生系列》等油画小品带给我们的启示,无不说明了这一点。
色彩是油画的重要元素,色彩具有鲜明的审美特性,与色彩相关的是色调。特别在油画中,色调是构成主题思想与意境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动感也是绘画中的重要因素,它既指通过构图和造型形成的某种感觉效果,又指涵盖其他因素形成的画面整体精神。在绘画中起作用的还有笔触、质感、体积量感等。还有就是精神层面,画得像不像,属于技巧层面,而创作者如何把握写实与写意的关系,它涉及到创作者的素质和修养,一件作品能否打动观众,最重要的是它所反映的思想,主题能否触动人们的心灵,引起欣赏者的共鸣。我们从刘静近期赴崂山北九水写生作品中便可感受一二。
回望过去,无论西方的油画还是中国的油画,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国也逐渐形成自己的油画体系,尽管仍处于不成熟阶段,但已经是中国自己的油画史迈出的一大步:现实画派,写意画派……异彩纷呈,娴熟、自然,手到擒来,祝愿刘静有更好、更多的作品呈现给观众。
画家名片
刘静,字文青,莱西人,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后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课程班。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油画学会会员 ,莱西市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 ,莱西市青年书画家协会副主席,山东青年摄影家协会会员,莱西市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 。作品发表于《美术观察》、《中国艺术典藏》等杂志,油画《雪域》、《蒙山深秋》等先后被法国、捷克等国内外友人收藏。通讯员 王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