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白日梦》系列:爱的法则是相通的 |
人民网北京6月8日电 (记者张烁)“白日梦——潘士强梦幻与现实主题油画展”,将于6月29日至7月5日在北京时代美术馆举行。该系列作品创作多达150幅,排列起来可以组成长达一百多米的梦幻画卷,蔚为壮观,是截至目前国内最为浩大的系列主题油画作品。本次画展,将展出该系列中的60余幅作品,反映“白日梦”系列“全景”的同名专著也将同时公开发行。
“白日梦”系列主题油画,利用丰富多彩的幻想,表达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用出人意料的构图,为画作注入思想观念,赋予情感内涵;用大胆奔放的色彩,抒发人生感悟,触动心灵共鸣。整个系列作品气势恢宏,亦真亦幻,亦梦亦实,艺术地表达了对真假、善恶、美丑的审美评价,既有中国画的民族元素,又有当代世界油画的表现特征,在国内油画界独树一帜。
据悉,“白日梦”尚未杀青,便引起国际收藏界的高度关注,美国洛克菲勒家族旗下的罗斯洛克文化艺术集团,今年三月,收藏了“白日梦”系列作品中的两幅:《爱的法则是相通的》、《做个内心微笑的人》。洛克菲勒家族第五代掌门人、罗斯洛克文化艺术集团董事长史蒂文·洛克菲勒向潘士强颁发了收藏证书,成为罗斯洛克集团进军中国文化市场后,首批收藏的中国油画作品,潘士强也同时成为该集团首批特邀中国画家。
罗斯洛克文化艺术集团总裁熊峰认为:“艺术贵在创新,潘士强先生的作品完全没有受到格式化的影响与制约,随心所欲,自成风格,形成了自己的语言符号与绘画理念,是从心里流淌出的艺术,潜藏着巨大的创新能量。”他说:“当前,许多艺术家喜欢模仿跟潮流,特别容易被艺术市场和收藏家影响,对潘先生而言,无论是别人喜欢抑或是不喜欢,甚至是反对,他都一笑了之。” 他认为,潘士强是敢于创新,勇于坚持自己个性的艺术家,这也是罗斯洛克文化艺术集团看重潘士强作品的重要原因。
新闻记者出身的潘士强,现任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山东省油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当代油画院理事。30多年的新闻实践,赋予他宽广的视野、独特的视角、敏锐的目光、创新的思维、超凡的理解力和洞悉力,使他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理解愈加厚重;20多年的国画创作经验,赋予他艺术上的中国情、民族风,为他的油画艺术打上深深的中国烙印。
从2006年起,潘士强的艺术追求转到了油画,并很快陶醉其中,在工作之余,几乎把所有时间都用在了油画写生和构思创作上。短短六年间,就创作了七百多幅油画,且无一张重复。“即使是一个专业画家,七百幅,也许是一生要达到的数字。他的画看不到别人的痕迹,我觉得这是最可贵的”美国加州旧金山州立大学教授、著名画家张宏宾对此赞叹不已。他说:“之所以珍贵,还因为很多人还不理解他,他不是画给市场的,而是画给自己的,他是为了和自然对话,和心灵对话。”
2009年3月,潘士强首次在山东美术馆举办《意油心生———潘士强油画作品展》,展出作品158幅,在山东文化艺术界引起轰动,被称之为“潘士强现象”。北京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杜大恺在观看画展后说:“潘士强的油画,充盈着打动人心的拙味、童趣,让人感觉他心里有话要说。他能够从生活中发现美,追求艺术的本真。正是因为没有受过学院式的技能培训,所以很少受到技巧法则的约束,因而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与个性。”
近年来,潘士强还在烟台、威海等地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先后出版了美术评论专著《画中话》、个人油画专集《我的2007》、《原社油画——潘士强作品集》等,还策划了《齐风展》、《墨与彩的新视觉》、《油墨之约》等一系列在省内外有影响的画展。
“原社写生”是潘士强从大自然中汲取艺术营养的重要方式。“原社”是活跃在山东油画界的一支写生团队,潘士强是其主要发起者。用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著名油画家刘秉江先生的话说:“我从他们身上常常联想到了梵高及类似于梵高的创作轨迹,这种状况在我们国内是一个特殊的、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
2008年的一个春天,潘士强和“原社”团队的成员到山东平阴的一处山林写生,站在历经800年沧桑的白皮松前,他被树干上五彩斑斓的图案深深吸引,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在这里,我看到了多彩的脸谱、茁壮的生命、奔腾的河流、巍峨的群山,看到了人与自然的美好交融……所有的绘画要素,里面全都具备了。”说起当时的情景,潘士强仍记忆犹新。那一刻,他仿佛触摸到了艺术的本真,感受到了心灵的呼唤,“白日梦”构思油然而生。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激发了潘士强的创作灵感,让他找到了一种新的绘画语言,他大胆打破视觉逻辑原则,借鉴白皮松树皮的奇特图案,把来自个人经验的意向和形式上的象征有机结合,创作完成了《飞翔的思绪》,让人看到了只有在睡梦中才有的情景,成为“白日梦”系列油画的雏形。
之后,潘士强创作了多达百幅的《百味人生》系列油画,犹如现代生活的浮世绘,真实记录了中国在向现代社会迈进中的芸芸众生,为创作“白日梦”夯实了基础。
“我手画我心,我心写我意,这是我的创作原则。”从2010年起,潘士强着手创作“白日梦”,他沉醉其中,常常通宵达旦,废寝忘食。“当时,我有一种强烈的冲动和欲望,多年来积聚在心头的关于人文、社会、哲学、宗教的感悟,一些用新闻语言无法表达的情感、理念、感受,仿佛在瞬间找到了宣泄口。我要用画笔表达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用梦幻表达自己的心灵、理念。通过对主题的不断深化,最终演变成了‘白日梦’”。
未经过专业培训的潘士强,用自己独特的“新闻视角”,将不足变成了优势。他脱离了学院派绘画语言的束缚,颠覆了油画焦点透视的绘画理念,创作起来随心所欲不逾矩,用西方的绘画工具,画出了具有东方笔墨风格和中国人文精神内涵的油画。散点透视的四维空间绘画风格,有条不紊的组织方法,不同时空下的现实生活,以相信和回忆构成的画面形象,“白日梦”系列油画,从远逝的爱情、故乡的疏离、独处的静思等几个方面展开,以对理想和逻辑的拒绝,反衬出梦境的纯净与浪漫。笔下的人物和景物超脱了呆板的构图,每个细节都保留着生活的真实。有爱恨离别,有对人生的迷恋,有对幸福的憧憬,也有梦境难圆的悲伤情怀。虽是梦境,但不虚无缥缈,而是亦真亦幻,犹如矗立在理想和现实之间的明镜,折射出画家关于历史与现实、现实与梦境、梦境与情感、情感与理性的思考。
朦胧意识、故事架构、平面构图,用明亮或灰暗的色调营造出独特的梦幻氛围,把暗喻、拟人、比喻等“新闻手法”在绘画中艺术再造,为画作注入了思想、情感、哲理。为了更直观的表达自己心中的感受,潘士强给这些画取了一个个颇有哲学意味的名字:《活出心中的风景》、《放弃是另外一种追求》、《毁灭之后是重生》、《追寻生命的灵魂之旅》、《孤独是内心沉没的船》……
用潘士强的话说:“那些日子,我不是用油彩绘画,而是与油彩对话,用画笔直面现实世界,展示人与自然的本真关系,表达人与动物的和谐共鸣,既是虚幻的,更是现实的,是一种超越现实的现实。”
附:潘士强简介
潘士强,1957年12月出生,现任山东广播电视台副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文化艺术策划与推广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山东省油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当代油画院理事;系山东省劳模、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998年开始习国画,尤其擅长画桃,人送雅号“潘桃”;2006年底开始“触油”,无门无派,率性挥洒,自称“心象”油画,迄今已创作了七百余幅油画作品,其中“白日梦”、“百味人生”系列已分别完成百余幅创作。近年来曾策划了《齐风展》、《墨与彩的新视觉》、《油墨之约》等一系列在省内外有影响力的画展。自2009年至今连续五届担任山东省齐鲁风情油画展评委。2009年3月首次在山东美术馆举办《意油心生——潘士强油画作品展》,展出作品158幅;其后又在烟台、威海举办了巡回个展。2013年在北京举办“白日梦——潘士强梦幻与现实主题油画展”。其作品大量被国内外艺术机构和藏家收藏,其中白日梦系列油画《爱的法则是相通的》、《做个内心微笑的人》两幅作品被美国洛克菲勒家族及所属的罗斯洛克文化艺术集团收藏,并成为其特邀画家。出版有美术评论专著《画中话》及个人油画专著《我的2007》、《原社油画——潘士强作品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