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立光的作品《穿皮大衣的老人》,布面油彩,1942年。湖北美术馆供图
长江商报消息 “杨立光油画艺术展”昨日在湖北美术馆开幕,集中展现我省油画界领军人物、艺术教育家杨立光生前所创作的80多幅优秀油画作品。这些艺术品被湖北美术馆馆长傅中望称为“镇馆之宝”,其中有两幅属捐赠的馆藏品,此外的85幅作品则是在2010年该馆与湖北美术学院联合主办了“杨立光——质朴坚实的艺术”作品展后,由其家属托管在该馆。
徐悲鸿:英雄就在这里找
杨立光1917年生于武汉,2000年逝世。徐悲鸿对其绘画艺术评价极高,1944年曾站在其油画《穿皮大衣的老人》前,朗声说:“你们要找英雄吗?就要在这里找!”当时,杨立光年仅27岁,从武昌艺专毕业不过3年,这件作品在展览中获得教育部颁发的科学文化成就奖。之后,杨立光一直从事美术教育工作,曾参与筹建湖北教育学院艺术科、武汉艺术师范学院(湖北美术学院前身)等。
此次展览涵盖了杨立光早、中、晚三个不同时期创作的风景、肖像和静物,而“杨立光个人艺术史,恰恰又折射出了湖北百年美术发展史”。
江汉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心耀在观看展览时说,杨立光在湖北油画界德高望重。奇怪的是,他虽然没有留过学,但无论是他的《鱼》还是《母亲像》都画得很正统,似有欧洲血统。
湖北美术馆免费托管杨立光作品
经历了3年的托管,杨立光生前所创作的这一批画作保存完好,即便是先前遭破损的作品也修复如初。湖北美术馆典藏部主任张跃平介绍说,此次展览的画作比2010年的杨立光艺术作品展数量更多,且有几幅刚刚修复好的画作也拿出来亮相。
绝大部分画作是杨立光家属托管在美术馆的,并且美术馆不收取托管费用。这在该馆2000多件馆藏品中是第一例,也是唯一的一例。
国内有极少数美术馆用寄存、托管的形式收藏艺术品,比如上海美术馆、广东美术馆。不过,像杨立光作品这样免费托管的更是少见。
张跃平解释道,收藏库房需保持恒温恒湿,加上消防、防盗、管理等,托管费用不菲,而且还有风险的考虑,这些一般需要托管方来承担。但由于杨立光在湖北美术界上占据着至高的位置,这让美术馆即便是不收费,也要为其作品留下空间,使之不受损坏或流失。“假如美术馆有1000万的收藏经费,我们首先想拿来收藏杨立光的作品。”
他认为,托管这些艺术品也是美术馆的公益性体现。“我们需要抢救本土艺术精品。这些艺术品不是就此封存起来,而是会在合适的时机拿出来再利用、再传播。”本报记者 卢欢 通讯员 符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