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 抽象 | 植物 | 花卉 | 动物 | 人物 | 风景 | 天空
关键字:
购物车商品(0)

中国最早油画留学生历史:李叔同和西画东来

发布时间:2013-03-14 13:39:16  来源:互联网


 

封面用图:日本东京艺术大学所藏李叔同作于1910年的自画像


 

封面用图:日本东京艺术大学所藏李叔同作于1910年的自画像


 

留日时期的李岸(李叔同)


 

留日时期的李岸(李叔同)


 

李叔同(左,女装者)、曾延年在留日时期进行戏剧表演时的合影


 

李叔同(左,女装者)、曾延年在留日时期进行戏剧表演时的合影

1906年,中国近代美术发生“两件重要的事情”。一件是师范学堂的“图画手工科”设置,另一件是“李岸、曾延年两人进入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科学习”。这两件事都与近代中国留学生现象有关。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间,初始以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为标志,末尾则以《壬戌学制》颁布为标志,这一时期先后出现了留学美国的中国幼童、官费及自费留日学生、留学美国潮流和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现象。在此,我们在近代中国留学生所经历的历时六十年左右的历史跨度里,重点集中于清末期间约四十年范围之内,关注其中留学海外各国的中国留学生的西画实践。

在近代中国真正所产生的留学生的文化规模,应以清末留学美国的中国幼童、官费及自费留日学生、留学美国潮流和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四个时期为代表。简言之,留学欧美和留学日本,是清末留学生文化的两大重要现象。事实上,早在1872年清政府即已经开始向欧美派遣留学生,在时间上早于留学日本潮。但是留学西方的高潮却并未立刻形成,直到1919年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开展后,才形成留学西方的高潮。而清政府向日本派遣留学生,始于1896年,并立刻达到第一次高潮,又于1905年前后形成第二次高潮。“为今之计,则莫如首就日本。文字同,其便一;地近,其便二;费省,其便三;有此三便,而又有当时维新之历史,足以东洋未来国之前鉴。故赀本一而利十者,莫游学日本若也。”(章宗祥《日本游学指南》)出于对日本明治维新的震动和甲午海战的耻辱等政治社会的因素所致,在那特殊的年代出现了“去日本学习西方文化”的特殊现象。因此,在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期间,留学日本现象甚于留学欧美现象;而五四以后,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抗日战争的爆发,留学日本现象趋于式微,中国留学欧美者逐渐超过留学日本者。


 

2012年中央美院在库房中发现了《半裸女像》(图1,修复前)


 

2012年中央美院在库房中发现了《半裸女像》(图1,修复前)

中华美育会在1920年4月20日发行的《美育》第一期上刊登了“《女》(油画 上海专科师范学校藏) 李叔同先生笔”(图2),这一史料成为证明《半裸女像》为李叔同作品的重要证据。

中华美育会在1920年4月20日发行的《美育》第一期上刊登了“《女》(油画 上海专科师范学校藏) 李叔同先生笔”(图2),这一史料成为证明《半裸女像》为李叔同作品的重要证据。

并加以修复(图3,修复后)

并加以修复(图3,修复后)

考察中国最早油画留学生的历史,可以清末留学日本的李叔同为代表。“1906年,李岸、曾延年两人进入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科学习(1911年毕业)。进入东京美术学校学习的中国留学生,以前一年即1905年(明治38年)进入西洋画科的黄辅周为最早,但黄辅周中途退学,作为该校毕业生,李岸、曾延年是最早的中国留学生。”倘若考察早期留日学生学习美术的历史,其中有一份重要的文献资料值得重视——那就是于1906年发表的一篇日文报道《清国人志于洋画》。1906年10月4日日本《国民新闻》第五版,刊登了一篇题为《清国人志于洋画》的报道。这篇报道叙述了李叔同(当时名叫李哀、李岸)于1906年在日本留学生活的一个侧面。这篇报道包含的与美术史研究相关的学术信息含量并不是很多,其中有所参考价值的资料略有几处,比如:李叔同进入东京美术学校的时间为“(当年的)九月二十九日”;李叔同留学期间,涉猎了一些“喜欢”的专业,而“最喜欢的是油画”;李叔同在东京美术学校就读过程中,其所受到日本画家的影响,“贴满在壁上的黑田(清辉)画伯的裸体画、美人画、山水画、中村及其他的画等”,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种影响关系;李叔同当时作“苹果的写生”的情形,“真是潇洒的笔致啊!”“早上刚刚一气画成的”,则是旁观者的一种较为感性的评价。但是此文专为“一位叫李哀的清国人考入美术学校,而且专学洋画”而作,则其意义就超过了文章的本身。换言之,“清国人志于洋画”,标志着晚清海外对于中国留学生学习西方绘画的一种关注。

  
名画欣赏
装饰画油画-向日葵
装饰画国画-小桥流水
装饰画油画-昙花一现
装饰画油画-万紫千红
装饰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