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长亭艺术展现场
他,我们无法仅仅用“高尚”去评价,他的艺术才能宽广全面,人格几近完美。他的人生分为享誉海内外的弘一法师和精通多个文化领域的李叔同。“芳草长亭”展是我们怀着无限的敬重之情,而策划出的一个作为“李叔同”时期的研究展。
近日,李叔同油画珍品研究展发布会在中央美院美术馆二层展厅内举行,在一片温雅的灰绿展场中,耳畔时时传来悠扬的《送别》歌声,唐斌副馆长作为主持向大家介绍到场的嘉宾: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先生、央美美术馆馆长王璜生先生、东京艺术大学美术馆助教芹生春菜女士、李叔同嫡孙女李莉娟女士及中国李叔同故居纪念馆馆长沈岩女士。潘院长称李叔同时中国文化界最令人敬重的艺术全才,也许二十世纪再找不到他这样师德、人品、人格都非常突出的人。接着,王馆长大致介绍了此次展览的结构和意义所在,特别分享了油画《半裸女像》的相关经历与研究。来自李叔同母校(东京艺术大学)美术馆的芹生春菜女士则重点谈了谈李叔同当年的毕业作品《自画像》,这幅作品是第一次离开日本到海外展出;而后李莉娟女士和沈岩女士都分别致辞,表达对美术馆的感谢。
展厅的第一部分是图文并茂地呈现了李叔同油画《半裸女像》的重新发现与相关研究。当这幅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躺了半个多世纪的珍品重新被发现时,我馆进行了大量的论证、研讨、检测、修复等工作:最初根据作品的流传经历及曾经有过的相关记载,让作品证实是李叔同的原作有了一些清晰的线索;然而因文献的记载不完整,加上众学者观点不一,又使得其真实性变得模糊起来。接着,美术馆修复工作室,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材料检测中心一起进行了非破坏性分析检测,除此以外,为了进一步研究作品的材质,还将作品边缘处收集得到的微小颜色层脱落颗粒0.25-0.6mm,送往法国ERM材料检测中心进行了几项检测分析。检测出油画颜料中的祖母绿颜料为19世纪出现使用和20世纪初使用的颜料,那么这与此画被认为的创作时间1909年前后相符;从X射线检测中发现了有意思的事:X光片中画面的右半侧区域出现了完全不同的画面内容和构图上的变化,展构图更大面积的花束、花瓶、下移的桌面、桌面上的书本及手中并没有出现在完成稿中的团扇。这应该是作者最初的底稿,也由此基本排除了《半裸女像》是临摹品的可能性。另外,我们将1920年《美育》杂志所刊登李叔同《女》的黑白图像与我馆藏的《半裸女像》做了人物及背景的轮廓线、画面肌理、画布的折痕与破损之处的对比分析,进而找到了足够的证据证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半裸女像》就是1920年发布在《美育》杂志上的李叔同的油画《女》。
李叔同的油画《自画像》与同时期中国日本留日学生们的一组自画像“面面相对”,虽然这四十来张画像只是高清复制品,却可以从中看到那一个时代的缩影:刚刚开始接触西洋画的留学生大胆地尝试自己所偏好的绘画风格,个个表现手法迥异,个性鲜明;画像中的他们充满自信和对艺术的敏感,意气风发。李叔同的这张作品颇受点彩派(新印象派)的影响,作于1911年;其画面保存完好,笔触利落清晰,颜色也较为鲜亮。它第一次来到中国公众的面前,尤为珍贵,李莉娟女士亦在画像前留影。
展览的第三个部分是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展示李叔同早期的艺术活动。这一天,我们除了讨论、看展,更像是见证一个正在发生的奇迹:几经周折,李叔同仅存于世的两件油画作品历史性地相聚,并推向中国公众的视野。
还很重要的是,通过这个展览,让离开了近一个世纪的传奇全才再次被大家怀念,希望看着先生的画和展场中的所有只言片语,从中感悟他的高尚和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