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 抽象 | 植物 | 花卉 | 动物 | 人物 | 风景 | 天空
关键字:
购物车商品(0)

《印象主义在中国》王磊夫风景油画展将在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举办

发布时间:2012-08-14 08:32:09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12年9月1日-9月6日
 
地址: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
 
       

                     

著名画家王磊夫近照

著名画家王磊夫个人简介

王磊夫,祖籍江苏常熟,1941年生于北京,当代著名风景油画家,早年加入北京油画研究会和北京美术家协会。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开始大量创作以中国北方为背景的风景油画。历时三十余载,足迹遍及大小兴安岭、内蒙古草原、燕山地区、西到天山,以及阿尔泰地区,其作品以现实主义的写实风貌,运用印象派的外光色彩,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内涵。

印象主义自19世纪产生以来,对世界艺术的发展是革命性的,对于中国油画艺术的影响从来没有因社会的变迁和历史情境的转换而停止。几代中国油画家在中华文化海纳百川的内在动力推动下,不断探索印象主义中国化道路。王磊夫先生早在《燕山的春天》(油画,1978年)所表现的外光色彩,开启了上世纪80年代中国风景油画的一代画风。画中表现出来的印象主义风格为他今后的艺术历程做出了重要铺垫。因此,承接印象主义在中国继续发展的重任,决定了他在中国油画风景画坛的艺术道路。而他油画笔端的色彩,引领了印象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方向,使他成为印象主义中国化最具影响力的代表画家。

展览前言

作为曾经的地质队员,几近40年的山野生活,大自然的精魄,似早已深融王磊夫的心灵,并且在血脉中一起律动。

确实,读磊夫的风景画,心灵常会为一种静谧、一种纯粹的美所感动。

磊夫的绘画世界,可以说是一个宁静的美的世界。他的画面,总传达着一种没有一丝躁动、未染一丝尘埃的令人感动的静谧——无论草原浅溪,还是崇山大川,都会令人不自觉地沉浸在一种静静的感动之中,更遑论其轻笼月晕的桦林、雪原、木屋带给人的月夜了。当面对这宁静而略带甜美的画面时,似乎现世的一切浮躁与喧嚣,都已不自觉地涤荡而去,于是,心灵亦因之带上了几分诗意,静静地、恬谧地栖居……。

磊夫的绘画世界,也是一个纯粹的自然的美的世界。这纯粹,首先是磊夫风景画中的鲜有人迹。或许磊夫认为,些许人的活动,总会或多或少地玷污他心灵中的大自然的圣洁?其次,这纯粹亦来自于磊夫对于大自然的人文主义的讴歌。具体说,磊夫笔下的自然,是“结庐在人境”的自然——明靓色彩中的自然没有一丝的宗教的神秘或压抑,也没有对于主体命运的沉重的终极思虑而涂抹在画面上的抑郁——即使是朦胧夜色下的画面,也是朗月清照。那样的画面,总使人想到神道设教文化压抑下希冀解脱的东山魁夷或平山郁夫画面的庄严、沉重。

观磊夫的画作,总感到那是主体对自然蹲下身来的倾听,是朋友间的平等交谈——既不是自以为是傲慢地凌驾于自然之上的征服者,也不是谦卑地俯身蜷缩在自然脚下的膜拜者。既没有情感的波澜,也没有故作深沉的哲理,更没有任何宗教性的暗示,画面传达的意境,只是心灵的纯粹与宁静,而人则在这静谧中与自然获得了和谐的统一——这抑或就是所谓天人合一的审美意境?

人与自然,或主体与客体,物我两忘的天人合一式的审美意境,本是中国传统审美所追求的意境。磊夫这里使用的绘画语言固然是西方的,然而其生于斯、长于斯的文化世界,早已内化为他审美的“先见”,流淌于他的审美世界,使之他的画笔,不经意间流露出中国文化浸润的审美趣味与意境。

中国文化的审美世界,也是世界上对自然的审美积淀得最丰厚的审美世界。德国汉学家顾彬(Wolfgang Kubin)曾比较中西自然观说:“在西方,自然当作风景,就是说当作被单独注意、感受到的部分,在绘画中,直到十七世纪(荷兰),而在文学中,直到十八世纪才确定下来。……与此相反,在中国,早在六朝(公元222—581)时代,也就是在大约一千五百年前,便有了自然意识(文学、绘画、园林艺术)的发展,人们把风景看成是独立的部分,并有意识地去探求、把握它道德美。”如此丰厚的审美文化的遗产,焉能没有对于磊夫审美世界的建构潜移默化?而事实上,我们也确实在磊夫的风景画中,窥见了北宋时代的山水画作,看到巨然、李成、范宽和郭熙的绰约影子——那个时代正是中国山水画的高峰——同样描绘的是北方的自然景观,亦同样体现的是表现客观重于抒发主观的“无我之境”的审美。

当然,作为油画语言表述的自然,从西方审美世界的演进的脉络看,磊夫追求的“有意味的形式”(significant form),亦显然浮动着19世纪后半叶法国印象主义对光与影的视觉追求。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所看到的磊夫的绘画又显然在努力超越,即超越印象派因过分注重光色变化的表现,以疏落用笔追求“远视效果”,而导致画风飘忽松散、浮光掠影的弊端。于是,在磊夫的油画风景中,我们遂看到了19世纪现实主义(既包括法国的巴比松画派,也包括俄罗斯的萨夫拉索夫、希什金、库因吉和列维坦等现实主义风景画家)的严谨结构与印象主义的光、色之间的结合。写实主义在磊夫的油画风景中得到了新的发挥。

没有从北宋的“无我之境”继续走向南宋以降的“有我之境”,亦没有沿着西方印象主义的惯性而走向后印象主义或探求物象的内在结构,或遗像取意表达主观的律动。磊夫坚守着对大自然的平等对话,坚守着对大自然的现实主义表现,而非借自然写我胸中块垒的主观抒写——比起永恒的自然,号称主体的人又算得了什么?

或许是画如其人吧——磊夫的待人亦总是温润而彬彬有礼,似乎现世的喧嚣与浮躁,已经为心中的大自然所涤荡——一如前次画展之名——“大自然之子”,试想一下,一个与大自然厮守了近四十年的艺术家,他对大自然的挚爱和理解会是怎样地深刻?而当其暮年归来,反刍咀嚼那最好年华领略的山水丘壑,不正是古代绘画理论家宗炳所谓“圣人含道应物,贤者澄怀味象”吗?而这次画展所陈列的画作,亦可谓是磊夫先生多年来“澄怀味象”的结果。“呜呼!岂独运诸指掌,亦以神明降之,此画之情也。”其中细微,观画者自可从中悉心品味。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向燕南

 参展部分作品:

燕山的春天

坝上草原之午

乌兰布统的冬天

北方的傍晚

金色的白哈巴

  
名画欣赏
装饰画油画-向日葵
装饰画国画-小桥流水
装饰画油画-昙花一现
装饰画油画-万紫千红
装饰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