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 抽象 | 植物 | 花卉 | 动物 | 人物 | 风景 | 天空
关键字:
购物车商品(0)
  
名画欣赏
装饰画油画-向日葵
装饰画国画-小桥流水
装饰画油画-昙花一现
装饰画油画-万紫千红
装饰画推荐

萧山古稀画家 成为国宾礼特供艺术家

发布时间:2010-11-23 10:39:54  来源:互联网

  他从四岁开始学画,一生与画结下不解之缘。他的画作被国内许多大师级行家评为形、神、意、情兼备,他的国画还加入了特有的创新元素,作品自成一派,广受业内好评。

  这位老人叫姚志中,萧山人,今年入选中国国宾礼特供艺术家;在上海世博会期间,他的画作还被确定为上海世博会的国礼采购作品。

  从小展露艺术天赋 一生与画结缘 

  姚志中,1940年出生在钱塘江边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从幼时开始,就喜欢在纸上涂鸦。

  四岁那年的一个傍晚,他在钱塘江边玩耍,拿着一根小棍在地上画船。快画完时,旁边的人问,船上没有人吗?他想了想,先在船上空白处写了一个“大”字,然后在“大”字下面画了个圆圈当作头部,再添上五官和四肢,一个鲜活的小人成型了。

  回想起往事,姚老感慨这辈子是注定与画画有不解之缘。

  上学期间,姚志中画画的天赋凸显出来,不管是临摹还是速写,从来没有接受过正式学习的他,都画得活灵活现。1950年,他和几个同学在文化馆学习了几个月的素描,这算是他一生中接受过的最专业的训练了。

  后来,为了响应号召,酷爱画画的姚志中在报考大学时,还是选择了机械专业。但在大学里,他一刻也没有放弃过作画,几年下来,油画已画得很不错了。

  1962年,姚志中毕业后到了萧山搬运队做宣传工作。是年,萧山成立了第一个业余艺术团,其中美术组招了13人,有6人是专业毕业的,姚志中和其余几人都属于美术爱好者。此后几年里,姚志中一边工作,一边继续画西洋油画,日子过得虽然平常,倒也有滋有味。

  弃笔两年后 他从油画转向国画 

  本以为日子会这样一直过下去,但1970年发生的一件事,打乱了姚志中原本平静的生活。

  1970年,姚志中的一幅油画被拿到杭州去展出,可是展出结束后,别人的画作都拿回来了,他的画却找不到了。姚志中找到活动的负责人,追问画作去向,对方却说:“丢了就丢了,我也不知道画去哪里了,那种西洋画谁会要?”

  自己的画作如此不被人重视,辛辛苦苦画出来的东西却被人当成垃圾,姚志中颇受打击,有段时间意志很消沉,自此放下画笔,打算此生不再作画。

  画画毕竟是姚志中一生的最爱,两年后,他重新拾起了画笔,这次决定进入一个自己从未涉及过的领域——国画。在姚志中看来,西洋画主要是油画,作画时需要的“排场”比较大,要准备画布、水粉、颜料等材料;国画也需要笔墨纸砚,但相对比较简单。话虽如此,想画好国画可不容易,姚志中开始买书学习,反复临摹名家画作。在不断地学习中,他渐渐地把西洋画作画技巧融入到国画中。

  姚志中说,西洋画的主要色调是黑白灰,讲究光感、立体,透视感较强,多为写实人物画;国画则写意居多,内容多为山水。他把这两者独具匠心地融合在一起,显示出了时代特征,但少有人欣赏,认为他的画中不中、洋不洋。他虽为此苦恼,但仍坚持自己的风格。

  独特画风受好评 画作入选国宾礼  

  几十年来,姚志中一直坚持自己中西结合的国画风格,他的每一幅画作都蕴含着一个故事。

  2007年,他为了画好一幅“湘湖全景图”,每天都跑到湘湖边去观察、速写,刮风下雨从未间断。两个月下来,速写本用了一大半,灵感一来经常画到深夜。经过五次修改,终于完成作品,现在这幅画作还挂在他卧室的墙上。

  2009年夏天,姚志中接到了一个不寻常的来电。对方告诉他,中国亚太合作中心组委会正在选国宾礼,他的画作初步入选,希望他再送几幅画来做最后的考评。起初,姚志中以为来电者是拉广告的,对方解释了半天,他才半信半疑地打开了对方提供的网页,看过后才相信了。

  姚志中随后发过去10幅作品,范曾、刘大为等大家称赞说张张都是好画、精品,他的国画融入西洋画风味,透出自然美,自成一格,颇具新意。

  2010年1月,姚志中被评为中国国宾礼特供艺术家。

  姚老说,他今年已经70岁了,除了享受晚年时光,他将用大部分时间用心作画,争取留下更多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