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是西方工业文明的产物。我们今天能看到的西方油画虽然距今大约1000年,而真正意义上西方油画距今只有500年。西方油画形成于西方工业化历史的进程中,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工业化是人类科学进步的标志。在“间接画法”到“直接画法”西方绘画本体发展的基本规律中,包含着艺术材料和技术在不同时期错综复杂的演变历程。油画材料、媒介的发明和生产既是科学技术在艺术领域的体现。
而中国画产生在农业文明时期,要比西方油画早许多年。今天湖南马王堆汉墓发现的汉代绘画距今2000多年。中国画和西方油画产生在人类社会文明进程的不同时期。中国画追求的是意境,讲的是“似与不似之间”是画家情感的真实,不求物象的真实。而油画则表现对象本质的真实性,它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可以真实的表现物象。当然西方油画发展到今天也在追求东方的审美-----意境之美。这是后话。
靳尚谊先生对油画本质的认识很深,从他的油画肖像画中可以看到油画表现物象的准确性、过程的完整性和油画色彩的和谐之美。西方油画传入中国只有100年。前几十年由于中国的经济发展缓慢,国家常处于战乱之中,了解西方油画的人凤毛麟角,油画在中国谈不上发展。在油画欣赏上更多的是按着中国传统的习惯认为“西方油画笔墨全无……是雕虫小技”对西方油画的排斥性较大。油画在中国真正得到发展是近50年。
新中国建立初期,受前苏联美术的影响,中国油画带有明显的俄罗斯巡回画派的印迹,列宾、苏里可夫、希施金、谢洛夫、列维坦等的作品影响较广。上世纪50年代的苏联画家莫伊谢延科、尼古拉·费钦、梅尼尔尼科夫、阿尔希波夫等等更是中国油画家崇拜的对象。但中国油画的雏形也在那时逐渐显现,其风格明显地有别于当时的俄罗斯油画(被称为“土油画”)。如董希文的《开国大典》、罗工柳的《地道战》等画作。文革“十年动乱”中红、光、亮等单一的艺术追求,扼杀了艺术的多样性,中国的油画发展受到了阻碍。这一时期的中国油画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工农兵的形象,“高、大、全”,妇女形象一律“英姿飒爽”。艺术被概念化了。
改革开放至今30多年,中国油画像中国经济一样全面发展,尤其是从第十届到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五年间的变化。从美展得奖的大多是年轻人、油画表现风格的多样化、很多青年人用笔娴熟、油画家队伍庞大等现状看,中国油画的确是进步了。据教育部门统计,目前报考美院的学生中,考油画的最多。这说明西方油画已被中国人广泛接受和喜爱。随着西方艺术界与中国艺术界间越来越多地交流,西方拥有的绘画风格、样式和流派在中国也一应俱全。中国的油画伴随中国的经济发展多姿多彩,中国庞大的油画队伍亦令当今的西方人惊讶。
回顾上世纪末,“观念”艺术对绘画的冲击,是“架上”还是“架下”的问题,使中国油画界在思想和评价标准上一度混乱,影响到中国油画的发展。最近一两年中国油画界沉静下来,认真研究油画的本质问题。中国油画发展到今天与西方油画比较还显得年青稚嫩,这不再是数量问题而是质量问题,如同中国制造业能否超过欧美,关键在于制造的技术水平和产品的质量;钢铁业不在于生产钢铁数量达到多少吨,而在于能否生产特种钢一样。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国门打开,靳尚谊先生有机会多次去欧洲考察,观看西方绘画大师的原作,研究对比中国油画。靳先生认为:当前中国的油画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尤如很多作品太像照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术创作的素材都来自写生,现在随着摄影技术的提高及拍照的便捷,使得画家们过分地依赖照片,导致绘画作品的物象造型像摄影,色彩的表现力也极度被弱化。因为照相机依靠感光度来分辨色彩,无法取代人眼对自然界的观察力,即便就是现在的数码相机也解决不了这一问题。油画中的色彩问题,物象的体积依靠照相机是解决不了的。
另一个问题,是把俄罗斯绘画与欧洲绘画分割开来,过分强调“风格”,而失去油画本质的研究。靳先生说:“西方油画进入中国主要来自法国和前苏联。”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个时期,中国的油画主要是向前苏联“老大哥”学习。上世纪80年代,市场经济的引入,导致人们对计划经济时代中国推崇的各种理论、观点产生了质疑。中国油画界也有人对计划经济时代推崇的前苏联绘画理论给予反叛。他们批判契斯恰科夫,认为是过时的,甚至全盘否定。更甚的是把俄罗斯绘画、法国绘画划分成派。纵观欧洲绘画发展史,俄罗斯绘画和法国绘画是一个体系,在油画表现方式上是一脉相承的。但在当时很少有人能保持这种清醒的认识。
中国油画界过多强调风格、派别问题,忽略了油画本质问题,令人担忧。“风格”不是艺术的本质,艺术的基础是创新。王式廓先生的作品《血衣》在构图、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具有时代的特征很具典型性,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创造的,这是“创新”。靳尚谊先生从艺几十年,在80年代初创造的《塔吉克新娘》才基本解决油画体积感的问题。“体积”是西方油画美的重要组成部分,物体的厚重,画面的空间都取决于体积。中国画是用线、笔墨来塑造物象,与油画有质的区别。徐悲鸿先生依靠解剖解决人物的体积;马克西莫夫用“结构”----物体的构造来解决体积问题。西方油画发展到今天,无论是印象派还是抽象主义的绘画都离不开“体积”的问题。“体积”是油画的本质问题。摄影取代不了绘画决定于绘画的绘画性。绘画性是绘画长久存在的关键。油画的绘画性折射出油画语言表现力的完美程度。色彩的和谐、准确、奇妙;用笔的潇洒、厚薄、微妙、湿润、衔接都是油画语言的要素,油画语言要像纵深发展必须解决油画的本质问题。
优秀的油画作品是有标准的。 “体积”关系解决的好是油画的基础问题,基础决定油画的水平。因此中国油画与西方油画相比,要克服自己的不足,关键在于深入研究油画的本质,解决“体积”问题。
新疆油画作为中国油画的一部分,随着中国油画的发展而进步。新疆在和平解放前,民间有一些收藏前苏联无名画家的小油画,内地也有一些油画家到新疆采风,比如:韩乐然先生,那时新疆基本没有油画家和像样的油画作品。新疆和平解放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内地高等美院为新疆培养了一批油画家,这批油画家来到新疆为新疆油画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新疆大学、新疆艺术学校、新疆第一师范也陆续培养了一批美术人才,这其中一些人后来成为新疆的一些油画名家。加之新疆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在绘画艺术上深受前苏联美术的影响,喜爱油画的人很多,促进了新疆油画的发展。
近30多年新疆油画实现了跨越性的发展,涌现出一批油画家,创作了很多优秀的油画作品。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油画受“观念”艺术的冲击时,由于新疆油画界远离文化中心,信息滞后,没有受到“观念”艺术的太大影响。很多油画家坚持“架上”艺术,使新疆油画处于一个较平稳的发展阶段。今天新疆油画已成为中国油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的油画作品在全国重大展览上屡屡获奖,一些优秀的油画家在中国油画界举足轻重,奠定了新疆油画在中国油画中的地位。当然必须认识到新疆油画发展时间短,在油画本质问题的研究与内地一些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新疆地处祖国边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画家经济实力弱,阜外交流机会少,很少亲眼目睹油画大师的原作,不能直接体会西方油画的真谛。加之很多油画家还没有意识到油画的本质问题,更谈不上研究。新疆油画要取得更大的进步还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
靳尚谊先生认为:“新疆油画处于现代绘画的初级阶段”,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现代主义是西方绘画发展的重要阶段,现代主义在研究绘画的形式美上达到极致,其理论对视觉艺术影响最深刻。中国在引入西方绘画的过程中,由于自身历史发展过程的局限,我们对西方现代主义的研究不深,甚至忽略。使得中国在抽象艺术和当代方面显得根基不稳,缺少艺术上的连贯性。新疆由于处于现代艺术的初级阶段,恰好能借此很好地研究现代主义绘画,向现代主义绘画的纵深发展, 进一步提升新疆油画水平解决中国油画在现代主义绘画方面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