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上海南京东路闹世博》,陈锦芳(130X194CM)
图片说明:“终于完成了第100幅!”七旬老人陈锦芳笑得像个孩子
东方网记者唐漪薇10月30日报道:下午四时半许,随着点下最后一撇朱红,年过七旬的陈锦芳完成了对世博浙江馆的描绘,高举起了蘸满颜料的双手。这时候,位于世博园浦西综艺大厅展厅中等待良久的人群爆发出欢呼与掌声,这位执着的老人的笑容里闪过了一丝泪花。作为一个画家,今天是陈锦芳的节日:在世博倒计时的最后一天,他终于完成了这个项挑战现代美术创作、突破自我极限的承诺——在世博的184天中,创作100幅世博主题布上油画系列献礼祖国。
“繁星”下的阳光谷、“日出”里的陆家嘴、倚靠着中国馆的“思想者”……从莫奈到梵高,从写实到抽象,陈锦芳用西式的思维概括出了世博会经典片段的剪影,孩童版跳跃的色彩中隐藏着严谨的考据基础,让但凡不能熟识西洋绘画的游客也能赏出其中神韵。陈锦芳说,这代表着他理解的上海世博会——一场新时代的“文艺复兴”之旅,“东西交融,古今荟萃,人类文明的高度集合迸发出了智慧的光芒。”
陈锦芳,旅法画家,1936年出生于中国台湾。他是第一位取得巴黎大学法国当代文学硕士及现代美术史博士学位的华人,作品被美法等国编入300余套教材。2008年,为贺北京奥运,陈老创作系列绘画66幅,今年上海举办世博会,他与妻子从法国回来,自费万元购买世博门票,所绘展馆油画无一不是排几个小时的队进入观摩,再连夜查找文献资料精心绘制。“五月到现在,为了专心画画,陈锦芳和我已经好几个月没好好聊天了。”陈夫人侯幸君向东方网记者表示,陈老其实还有一重身份,就是联合国文化大使。但是,低调朴实的他从未申请、动用任何“特权”,全凭一股掘劲,以普通游客的身份投入到了对上海世博的参与中。
“能参与到上海世博会的过程中,我感到很高兴。”看着自己的第100幅世博作品,满头银发的陈锦芳露出孩童般纯真的笑容,“按照我的艺术理论,世博是促进全球新文艺复兴的最好平台,也是各国文化交流、艺术展演最多元的盛会。在世博我找到了新意象派要表现的主题和内容,以绘画为载体,世博理念也能更广地传播。”陈老表示,百日内完成百幅作品既是对其专业水准的挑战,也是对脑力、体力的考验,“能够突破自己,达成心愿真是非常高兴。明天世博闭幕了,总算能轻轻松松逛上一天。”
据了解,陈锦芳博士“艺术与世博百幅”完整作品将于明年2月在上海美术馆与广大艺术爱好者见面。目前,陈老的世博系列作品已确定将由上海交大出版社集册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