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 抽象 | 植物 | 花卉 | 动物 | 人物 | 风景 | 天空
关键字:
购物车商品(0)
  
名画欣赏
装饰画油画-向日葵
装饰画国画-小桥流水
装饰画油画-昙花一现
装饰画油画-万紫千红
装饰画推荐

意象油画的画内画外

发布时间:2010-06-13 10:25:59  来源:互联网
 
        
意象油画的画内画外
盛世系列之——欣(油画) 鸥洋

 

  “鸥洋意象油画学术展”在广东美术馆举行

  本报记者:黄颂豪

  “鸥洋意象油画学术展”于6月10日至6月27日在广东美术馆举行。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以写实的姿态出现在国内美术界,到现在以强调表现为特征的“意象”;从积极参与国家主流意识的宣传创作到回归传统精神世界重拾自我,鸥洋的艺术之路在那个年代的艺术家中具有典型的普遍性。只是,鸥洋以“意象油画”区别于其他艺术家,而艺术本无定法,是什么原因促使她选择了“意象”之路?

  画内:叙述的转变

  也许,很多人把鸥洋“意象油画”的实验纳入“油画民族化”的范畴,这是一种误解。

  无可否认,油画是一种外来画种,自从传入中国,两百多年来一直存在着一种声音:中国的油画应该具有中国自己的特点、气派。这一声音既来自社会群体,也来自独立的个体;在不同的时期以不同的方式提出不同的口号、纲领,有不同的呈现形式。在这些口号当中,最为人们熟悉的应该是新中国成立后提出的“油画民族化”。

  “油画民族化”并非简单的用油画材料去画中国画。这是特定历史时期提出的特殊要求。一方面,出于建国初期革命宣传的需要,写实、具象的叙事手法成为唯一的选择;而另一方面,为了弘扬民族自豪感,在这种叙事手法中需要具备某种程度的民族视觉符号。因此,“油画民族化”的动因与其说来自艺术语言本身的探索,不如说是国家主流意识的需要。

  而鸥洋对“意象油画”的探索始发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众所周知,这时中国的整个社会形态与建国初期产生了怎样的变化——作为个体的艺术家开始拥有自我的空间去发展自己的艺术语言,鸥洋也不例外——她试图用油画建立一个诗化的空间。显然,过去的叙述框架不能提供令她满意的表述方式。

  于是,她把目光转向中国传统文人画。她开始醉心于空灵、不确定的空间,富于抒情性的笔法,诗化的境界。于是,画面上写实性的叙述框架被慢慢消解,抒情性的倾向开始占据主导地位,笔触与物象的关系开始若即若离,空间变得暧昧、不明确。这种实验,鸥洋把其称之为“意象油画”。在这条寂寞而又自足的路上一走二十多年。

  画外:自主的觉醒

  促使鸥洋走上“意象油画”道路的还有另一个原因:作为一个独立艺术家,她要走出丈夫杨之光的光环。她希望她的身份是油画家鸥洋,而不仅仅是杨之光夫人。

  作为中国革命水墨的代表人物,杨之光的艺术成就有目共睹。早年接受学院严格训练的鸥洋同样具备良好的写实基本功,在上世纪60年代也尝试过水墨画创作。她自己独立创作的水墨画作品《雏鹰展翅》、与杨之光合作的《激扬文字》已是中国革命水墨的经典。

  然而,随着杨之光艺术地位的提高,鸥洋意识到她的艺术之路越来越被杨之光的光环所笼罩,这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无疑是痛苦的事情。她需要独立——需要自己的面貌,更需要一个艺术家的独特身份。选择自己的老本行油画,从不断的实验中找到一条自己的路。这就是鸥洋的策略。

  这是作为一个独立艺术家自主意识的觉醒。在作出选择的那一刻,她将在画内离开传统叙述框架、在画外离开温馨光环的庇护,独自行走,尝试发出自己的声音——尽管她知道,她的双重出走将失去过往的荣誉与便利,她将要在这条路上独自面对所有的困惑、所有的风雨。而在全球化时代个人的声音是如此的微弱,但她甘之如饴。

  这就是一个独立艺术家的宿命——你不知道前面是陷阱还是坦途,但你必须作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