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年80岁的回族老人马忠祥,出生在甘肃康乐县虎关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2岁就给地主扛长工。从小饱受饥寒生活的他,对新中国充满了无比的热爱。1951年3月,马忠祥光荣地加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部队荣立两个三等功;1954年3月入党,1957年4月复员回到家乡,担任大队干部,积极参加了轰轰烈烈地社会主义建设。1971年3月,马忠祥来到霍城县芦草沟公社元山宝大队,成了当地的一名生产队长。
马忠祥在部队时,由于好学上进,喜爱人物和山水画的创作,后来被调到部队文工团做美术编辑。复员后,他在劳动之余,拿起画笔,画着农村日新月异的变化。1975年,他创作的兴修水利的油画,在全县进行了展出,得到了好评。后来由于劳动的繁重,马忠祥不得中断了心爱的油画创作。2000年以来,随着孩子的长大成人,家庭生活的好转,马忠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把精力和时间用在研墨作画上,每天陶醉在七彩世界里。近年来,马忠祥创作了《毛主席去安源》、《果子沟特大桥》、《我们的好日子》、《青山松柏》、《牡丹》等100多幅油画作品。这些作品不仅画笔细腻、栩栩如生、形象逼真,而且得到州、县书画界的赞誉,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一部分作品被州、县文联评为佳品。其中,油画《我们的好日子》用朴实的绘画语言,大红大紫的色彩,简洁明快的风格,寓意深刻的主题,生动地记录了霍城农村的历史变迁;《青山松柏》画面对于青山绿树、苍松翠柏之幽雅环境的描绘,与牧民活动互为映衬,一派清新的山林风光,渗透出别样的乡土气息和民族风情,营造出情景交融的诗意境界;《牡丹》一扫传统花鸟画的题材局限和对形色的偏见,将文人花鸟画托物言志的人格寓意移位,充满了时代精神的个性化视觉形象。
马忠祥不仅酷爱油画,而且是一位热心肠的老人,经常邀请全县各阶层以及伊犁州文联的书画家,到自家举办书画展出,每次有三、四十人的上百幅书画作品展出。既有全国书法理事程国强等著名书法家的作品,也有当地农民的佳作。大部分作品反映了当地民族团结和改革开放的成果,朴实中流露出精谨细腻的工笔,恬静中蕴藏形神兼备的写意,既是农村变迁的真实写照,又是田园自然风光的体现。每次举办书画展,马忠祥老人为大家提供一顿丰盛的饭菜。他说:“举办书画展,大家交流了创作经验和体会,又加深了团结和友情,弘扬了传统文化,我花钱供大家吃一顿饭也值得。”
马忠祥不仅对自己按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对孩子也要求严格。在他的教育下,5个儿子虽然没有子承父业,但都有出息,成了远近闻名的装潢老板。如今,马忠祥老人还在用手中的画笔绘着灿烂的人生轨迹,记载几十年的生活积累,展现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崇高境界和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