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筠
如假包换的北方人,只因为若干年前到重庆读书,自此便留下。喜爱穿梭于大重庆的各个角落,欣赏重庆人火辣耿直的性格,言辞间总会夹杂着半土不洋的重庆话。
重庆 繁华与朴实相间
住惯了江南平原的人,也许很难想象长江在千山万壑中穿行的样子。重庆的江水,不宽阔,却很长,蜿蜒流淌着,让人不禁猜想,这些江水曾流经哪些美不胜收的风景,遇见过哪些惊鸿一瞥的故事。这些江水,满载着风景和故事,排着队、吼着号子,穿过这座城市的核心地带,奔流不止,向东而去。
夜重庆是最有味道的,很多初到重庆的人,最先被重庆的夜景迷住:高高低低的楼宇依据地势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像一个个安静的温暖的火柴盒子,江面倒映着光怪陆离的霓虹,被江水扯成长短不一的花绸布;远处则是山的黑影,不时还会传来一两声轮船的汽笛,让人仿若置身摇篮之中。
然而无论江水或者夜景,都不是重庆最美好之处,繁华与朴实相间,才是这座城市最大的奇迹。重庆是一个热情与冷静、张扬与低调的综合体,经常可见华丽的大厦旁边延伸出一条狭窄的小石阶,沿着石阶走下去,便能找到存在了上百年的原始生活建筑与生活场景。十八梯便是一个经典,偶来重庆的人也许不会注意到,在解放碑繁华街区的旁边,有一个小小的石梯,石梯这头的人享受着瑰丽的都市生活,石梯的那头,却是繁华背后的重庆市井生活。在那里,茶馆里的人们打着麻将、下着象棋,偶尔笑声四起;狭窄的巷道两边,错落着小理发店、小菜市场,所有人都遵循着一种不紧不慢的步调,仿佛这就是生活的全部。
当然,提到重庆的生活,无论如何也不能不提到“辣”。遍布全城的火锅店,一年四季的烧烤摊、串串香、麻辣小面、酸辣粉……各色美味让人垂涎欲滴,尤其到了夏天的夜晚,约上三五个好友去江边小聚,吃着喷香的尖椒鸡、万州烤鱼,喝着沁凉的啤酒,吹着清冽的江风,生活恐怕也只有这么安逸了。同样够辣的,还有重庆的妹子,一律的身材娇小可人,一律的皮肤吹弹可破,一律的打扮性感入时,当然也包括一律的辣脾气……很多人都说,重庆是全国美女最多的城市,所以不难想象,在重庆生活的男人,大概会更长寿一点吧。
王凤珣
杂志编辑,健身狂人,即将奔“三张儿”。生于天津,长于天津,中途曾离开六年生活在别处,因此常以“伪天津人”自居,好在天津话还保持在专八水准。其实是很贫的一个人,只不过总是绷着。
天津 这不是一个喜欢争强好胜的城市
如果你在早晨七八点钟走进天津市区的某个小区内,就会看到一派热闹的景象。活跃在这个时刻的人们大致分为四组:一组在遛狗,一组在买早点,一组在晨练,一组在上班。细看下来,居民之间的关联颇有津门趣味。
悠闲遛狗的人彼此全都认识,并且能准确地叫出每家宠物狗的名字,甚至知道这只小狗前几天去哪儿看了病,那只小狗洗澡美容花了多少钱。买早点小组通常显得很忙碌,拎着两三只兜着煎饼果子和大饼卷圈的塑料袋匆匆经过,如果有谁手里拎的早点比较多,很可能是帮别人带了一份儿——他们彼此熟悉地知道对方不喜欢在煎饼里放哪些小料。晨练组尽管动作大,但神情最为淡定,结伴在小区的健身器械上拉伸筋骨,继续谈论着他们前一天没谈完的某种保健方法。上班组则以中青年为主,他们是最“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一组人,只在心里记下谁谁谁住几楼,而不过多地将交流的欲望挂在脸上。四组人虽然各自忙活,但另外三组最近的动态他们基本都知道,这很像80年代住集体宿舍的情景,没有谁跟谁是不认识的。
在天津很少有邻里间的疏离,因为天津人有两个特点:爱回家和好聊天。天津人的恋家情结体现在按时回家上,下班回家买菜做饭是天津人的习惯。至于出了名的“贫嘴”特色,在生活上的体现形式就是喜好聊天,从不认识聊到认识,从认识再聊到熟识,天津人就是喜欢“搭各搭各”(和亲朋以外的人闲聊)。
通过好“搭各”的习惯,可以将天津人的工作强度猜个八九不离十:至少没有频繁的长时间的加班,至少没有什么工作需要带回家做,至少忙了一天之后人的精神还是比较愉快的。大部分天津人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过日子”:男人打拼得差不多的时候,就会倦鸟归巢,而不是永远跟工作和人民币较劲。比起在办公室里挥汗如雨,天津女人则更愿意对着厨房里的灶具加班。
夏沫
北京人,2005年因为工作的缘故,离开家乡去往杭州,一住就是三年。回想当初,她始终觉得,旅居杭州的日子是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杭州 建设在如画的风景之中
经常出门旅行的人都知道,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山水风光总是各不相同,但是由于规划和建设的雷同,很多城市都大同小异。而杭州的特殊之处就在于,这座城市的整体都是建设在如画的风景之中的。我在杭州居住的地方,离西湖步行也只有20分钟。西湖很大,杭州的年轻人喜欢搞一种暴走聚会叫做“毅行”,就是绕着西湖走一圈,从清晨出发,马不停蹄地下来,大约需要一整天的时间。我没有参加过“毅行”,通常只是和朋友随便挑一段来走,因为西湖的沿岸是由不同的园林设计师设计而成的,所以走哪一部分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我最喜欢曲院风荷到杨公堤的那一段,在这里,可以躲开熙熙攘攘的游客,加入到生活于此的人中间,分享西湖恬静细腻的一面,感受杭州人的闲散生活。
和很多守着美景长大的城市居民一样,杭州本地人对西湖抱着一种熟视无睹的态度,特别是年轻人。但这也正是为什么我认为杭州非常适合旅居的原因之一 ——很多城市因为大力发展旅游业,因此让最美好的风光遭遇到大举的入侵,到处都充斥着旅行团和旅游车,却把原本生活在这里的居民无形地驱逐了。然而杭州却不同,它给杭州人留下了很多享受这片美好山水的空间。每逢周末,游客们不去的地方,就有很多本地的年轻人在烧烤或打球;一对对情侣悠闲地手牵手散步;老人家聚在一起聊天喝茶;湖边和山间的青年旅社住的都不是游客,而是参加聚会的本地人。我想,这就是杭州人都热爱杭州,不愿离开它的原因吧。
杭州最大的优点,在于现代和自然的融合。在中国,很多城市追求现代化,这种过度的追求,把老旧的东西一味的拆解掉,反倒丧失了这个城市最初最动人的底色;而另一些城市,保留了底色,却又因为经济的不发达,难以提供高品质的生活。杭州却在这两方面达到了一种近乎完美的和谐。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地方是适合旅行的,但不是任何地方都适合旅居,杭州在我的心目中,可以算是中国最适合旅居的城市,没有之一。因为在这里,你可以像个旅行者那样,抱着很强的目的,一站一站走马观花,也可以像土生土长的居民那样对如诗如画的风景置若罔闻,但只有跟这座城市保持着一种既亲近又疏离的关系,才能真正体会到它的美妙之处。
自由职业者,游民。出生于黄土高原的宁夏,却一路向南,寻找心目中理想的栖身之所,纵贯全国后,最终选择在海口这座琼岛北缘充满热带风情的城市落脚。
海口 面对生活的热情和随性
对于北方人,海口也许是个过于温柔的地方,和暖的海风拂过,厚重的椰林轻轻地摇曳,一切都仿佛慢镜头一般,就连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也享受着极其缓慢的生活节奏。在北方,早晨五六点钟,街道上的早餐店就已经忙活起来,而在海口,五六点钟正是人们做美梦的时间,等到八点以后,沿街的商铺才陆陆续续地开张,店主们一边打着哈欠,一边推开自家的卷帘门……学生们下课也不急着回家,光着膀子、赤着脚,在沙滩上踢一两个小时足球,然后才意犹未尽地散去。
这里的大人也像孩子一样快乐。如果要选出全中国最适合散步的城市,海口必居其一。生活在海口,你的视野总是很难脱离绿色,街道两旁种着密密麻麻的椰树和五彩斑斓的花丛,大大小小的公园遍布市区,随时都能见到老人拉着老伴儿、大人拉着小孩、丈夫拉着妻子,踱着同样缓慢的步伐。在131公里长的海岸线上,近海海水清澈,常年风轻浪平,试想一下,某个黄昏,你沐浴着慵懒的海风,和家人或好友在沙滩上闲庭信步,妩媚的夕阳让你惬意地眯起双眼,回首一望又是满眼挺拔秀气的椰林倩影,怎能不心旷神怡。
顺便说一句,水果也是这个城市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我经常质疑是不是地球上所有的水果这里都有,不过海口的水果确实琳琅满目,水果店也四处可见。渴了,花上一两块钱就能买点菠萝或者甘蔗或者香蕉……便宜只是其一,更重要的是,这份悠闲和安逸,即使在强调生活品质的欧洲也难得一见,更何况,海口还有独一无二的热带风情。
东霖
生得一副北方汉子的面皮,却又忍不住细密的心思,全因为骨子里是半个苏州人,人生的前半段也刚好有一半是在苏州度过的,如今北漂,却放不下苏州的园林和朱洪兴的焖蹄面。
苏州 最是那软语吴侬
至于苏州人的生活,从苏州园林的起名艺术中便可窥知一二。拙政园、留园、网师园、退思园、藕园、沧浪亭……这些园林曾经的主人,都是才华横溢、胸怀大志的当世学者或名爵,但最终都选择急流勇退,在远离皇权、风光旖旎的苏州过着隐匿的生活,颇有些看破红尘的意味。从这些园林的名字中,能够看出园林主人对于主流社会的逃避,但更多的是对于世俗的不屑,是一种对生活本身的极致追求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反映在现代苏州人的身上,就是一份恬淡、闲适、处变不惊,那种偷得浮生半日闲的生活情趣,正是亢奋的大都市人所缺少的,和近在咫尺的上海也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在苏州,很难找到一个“强调生活品质和生活趣味的人”,因为无需强调,这里随处可见生活的各种小美好。在郊区的周庄、甪直、木渎、同里,古镇居民在游客的包围中依旧哼唱着江南小调、过着一种近乎原始的精致生活;在金鸡湖畔、新区园区,来自世界各地的各路精英汇集于此、享受科技和人性的现代化生活;而在老城腹地,苏州人坚持着一种“雅集”般的生活状态——纵览苏州的历史,江南地区几千年的风调雨顺,让苏州人能够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从事各种形而上的事业,比如读书、比如刺绣,即便是现在,土生土长的苏州人也多少都透着些学究气,无论工作多么辛苦,总要找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在怡园之类地方呆上半天,听一曲评弹,品一壶碧螺春。曹雪芹在《红楼梦》里誉称苏州“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事实确是如此。
一个繁体“苏”字,早就融入了苏州女人的骨子里,也融入了苏州这座城市,让人忍不住“富贵风流”的遐想。再怎么铁石心肠的人来到苏州,也都会变得温和而又优雅。
LINK
双城模式下的地产投资
2009年是海南国际旅游岛规划出台的日子,令各方大跌眼镜的是,2010年春节,好的酒店实际入住率仅维持在七成左右。大量预订的酒店房间空置,人们对于春节扎堆海南随着国际旅游岛日渐频繁的曝光度而心有余悸。
与度假酒店的冷遇相比,众所周知的,海南地产投资的火爆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对于稀缺的休闲资源,“占有”或许是比“玩赏”更受欢迎的方式。这种“占有”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旅游地产,作为人们阶段性的栖息场所;第二个阶段是休闲地产,不仅拥有稀缺的自然资源,而且还可以提供一个可以长期生活的居住方式和商务环境,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甚至事业与生活可以兼顾的生活方式。
2009年底,海南鲁能城率领旗下四个项目进京,表示要打造海南“第一休闲地产”。无独有偶,广州南方香江集团2007年进入北方地区,在距北京东南约100公里处,打造了一个世界级休闲养生水城——锦绣香江目前已经初具规模了。
南北两大地产巨头,一个代表南派房地产的开发理念,北上到目前中国最大的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在拥有北方最大温泉资源的宝坻温泉城,打造世界级的休闲地产大盘;一个是北方开发商南下海南岛,利用当地热带资源,运作“鲁能休闲城”。一南一北的运作,虽然开发模式大相径庭,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预示着中国全民“休闲地产”的时代已经到来。
广州南方香江集团在北方缔造的“休闲地产”是以“在家度假”的理念,依托周边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而打造城市休闲第一居所的概念。该项目位于潮白河和青龙湾水库两大水系冲击而成的三角洲上,周边不仅拥有华北区域最大的温泉资源和最大面积的湿地公园,具有华北区域罕见的自然生态圈。同时,区域范围内有天津财经大学等大学城,还有高尔夫球场、赛马场、温泉池、五星酒店等等商务休闲配套,未来规划还有亚洲最大室内温泉SPA馆等等。海南鲁能城是依托海南特有的热带资源,创造旅游度假的休闲生活方式,虽然2010年春节海南旅游“遇冷”,但鲁能旗下的4个项目销售却异常地火爆。
如果说南方“鲁能休闲模式”是为了将人们度假时间拉长,而北方的“香江休闲模式”更是让人们眼前一亮,实现了“在家度假”的顶级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