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来自全国各地的500名画工为该幅油图现场绘画。
不会画画的务工人员也拿起了画笔。
上海世博会昨跨入30天倒计时深圳馆开始试运行
昨日,距离上海世博会开幕还有30天,世博会深圳馆也在昨日开始试运行。在世博会上,深圳馆将以怎样的面貌向世人展示,“深圳故事”将会以怎样的方式被叙述出来?这些都是每一个深圳市民所关注和期待的。记者昨日获悉,深圳馆占地面积为39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余平方米,整个展区将以“经典三部曲”的形式构建,共计17个展览区域。最具特色的是,以“蒙娜丽莎”为模本的巨幅油画“大芬丽莎”已经在深圳馆外墙“绽开微笑”。
文/记者阮晓光
图/记者骆昌威
深圳馆外观:类似于剧场的“迷宫”
深圳馆位于世博会E片区城市最佳实践区中部展馆B3-2,与韩国首尔、意大利博洛尼亚处在同一座建筑内,同属“宜居家园”主题区。记者了解到,深圳展馆主要包括剧场区、油画工场区、大芬村史展区等,将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深圳30年发展历程。
深圳馆策展团队表示,“深圳馆的外观上是一件展品,而空间格局则是一出戏,游客在场馆里沿线路前进,将会观赏到一部具有完整情节的戏剧作品,在戏中还将穿插当代艺术装置、影像装置、动画、雕塑、前卫音乐等各种艺术形态。”
在设计上,深圳馆为相对封闭的体验式展区,类似于大型复合剧场空间装置,作品之间相互串联,把整个空间变成了一个“迷宫”。而之前在深圳大芬村由570余名画师绘制的999幅油画已经被粘贴于深圳馆的外墙,组成巨幅“蒙娜丽莎”的画像,而且这幅拼贴油画还有了自己的名字――“大芬丽莎”。
此外,深圳馆的另外一个重要特色便是用液晶屏幕组成的“电视墙”。记者了解到,在深圳馆入口处左侧的墙壁上将安装42块26英寸的液晶屏,而在展馆东侧,还将安装上28块40英寸的液晶屏。世博会期间,这些巨大的液晶屏幕将同时“亮相”,以多媒体的手法,美轮美奂地向世人讲述“深圳故事”。
深圳馆主题:“一个城中村的再生故事”
2009年,深圳获得参展上海世博会的“门票”,但在随后的“城市最佳实践区”参展案例的申报过程却不是那么一帆风顺。
起初,深圳曾经拿出了以全面介绍深圳建设为主题的7个案例,但均未获通过。在第四次申报时,深圳拿出《深圳大芬村――一个城中村的再生故事》的案例,以大芬村“再生”的故事的小切口入手,讲述大芬村作为一个典型城中村,在深圳高度城市化发展的背景下,原有的农村村落如何创新、改造和再生的精彩故事,从而述说深圳30年的巨变。
最终,这一方案“征服”了城市最佳实践区国际遴选委员会。去年9月,深圳市政府与上海世博局签署了参展协议。
深圳馆总策展人孟岩表示,城中村容纳了城市最底层的梦想,从四面八方汇聚到深圳城中村的居民,是深圳城市发展的“原动力”,他们也逐步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大芬村是城中村再生的典型案例,是解读整个深圳发展的良好途径。
深圳馆的“三部曲”
整个深圳馆以“三部曲”的形式构建,共计17个展览区域
序曲部分――包括《大芬丽莎》巨幅油画及LED显示、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信息墙、深圳参与世博会LOGO墙、城市动画、大芬村史、油画工厂、画工摄影和全球产业链构成,主要以多媒体文献展的形式介绍大芬村及深圳的发展概况。
第二部分《城中村》――包括壁画节、城中村转型模型、再生盒、梦想盒四个部分,展示大芬村的转型过程。其中,壁画节为深圳馆与大芬村两地的互动内容;再生盒是以大芬村回收的油画制作废料为原料制作的装置;梦想盒中将播放大芬画工的采访影像;而转型模型则介绍政府推动城中村转型的情况。
第三部《深圳》――主要构成为城市剧场,以多媒体影像装置的形式展出。
世博会深圳馆将被“搬上”网络
除深圳实体馆的展示外,深圳还将参加最佳城市实践区特别活动日,网上世博等项目。深圳特别活动日将于7月29日在世博会展场举行,当天将连续举办4场演出,向世人展示深圳的“青春、时尚、先锋、多元”特色。
网上世博会深圳馆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实体馆网上再现,以数字化手段重现深圳实体展馆;二是虚拟拓展空间,即运用游戏、3D技术将大芬村进行复原,将大芬村发展变化过程展现出来。其中,游戏内容不少于200项。游览者可以在网络上模拟画工、投资商等角色了解大芬村、了解深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