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金平给人的印象一如他的作品,沉稳和内敛,坦荡而又谦逊。其作品反映出来的造型能力、色彩感觉、光线变化等技法稳重成熟,画面传达出的智性思考与宁静心灵的回归让吴金平的作品有了更多的韵味。
吴金平出身于一个普通家庭,尽管父亲是一位工程师,也并没有享受到城里孩子的童年。60年代随着上山下乡的时代主旋律,吴金平与母亲长期生活在湘西北一个美丽的乡村。然而农村落后的教育条件并没有抑制他的绘画天分,6岁开始,就经常临摹课本中的插图。8岁那年,为了乡亲们避邪而临摹课本插图中的老虎而受到乡邻的众口夸赞。正是他的绘画天赋与热情,得到了常德画家余绍德、袁双林先生对吴金平专业绘画的启蒙教育。
有了专业老师指导的吴金平,更加勤奋努力,凭借扎实的美术基本功顺利考入了河北工艺美术学校,随后又考入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求学期间先后得到了邱玉祥、刘巨德、侯德昌、王明旨、柳冠中、鲁晓波、刘永明、李燕等诸位老师的悉心指点。正如那个时代的大多数学生一样,吴金平大学毕业后服从国家统一分配进入了北京市工业设计院,不久调入了中国气象局。
作为一名画家,吴金平是幸运的。他在中国气象局,主要负责央视《新闻联播天气预报》影视三维策划、设计,工作之余潜心绘画。单位领导对吴金平非常支持,因为保持创作激情的吴金平经常能在栏目包装上提出新的东西,把央视气象栏目的艺术品质做得有口皆碑。于是在气象局的大院子里,经常会看到吴金平拎着画箱寻找和表现着属于他自己的色彩。
吴金平的色彩感很强,为此深得刘永明先生的器重。大学一年级时创作的一副水粉静物,白色衬布下,一个银色的水壶跃然画面。白色与银色是色彩最难表现和把握的,吴金平做得很好。刘永明先生当时就曾激动地说“我年轻时都画不过你”,接着一步步要求吴金平在画面上添加水果,每一个细节都逐一指点,生怕因为画面添加水果出现失误而破坏了最初的色彩之美。这幅作品甚至在吴金平毕业后几年内长期被借用,在学生的色彩课上,成为了一个教学的典范。
内敛的吴金平也曾经有过“疯狂”。85年张家界刚开放,为了写生,吴金平带着中专的两个同学,背着自制的帐篷、器具、食物住到了金鞭溪,每天写生搞色彩研究,有天午夜恰逢大雨差点被冲入金鞭溪。野外风餐露宿条件异常艰苦,很快吴金平体重下降了20多公斤,可是面对美丽的自然风景,吴金平力主坚持,直到他们画画的材料用完吴金平才不得不安排启程。第二年,为了到太行山腹地涞源浮图峪写生,吴金平顾不上只有单程的盘缠,与同学径直到了浮图峪。写生结束后,他们才不得不正视没有钱的窘迫,开始背着画夹徒步回北京。一路上到老乡家里蹭饭、蹭住,180公里的路,他们整整走了两天!到中国气象局后,吴金平会经常有些公派出差的机会。有一次到台湾阿里山考察,为了即兴画下眼前美景,又怕耽误大伙行程,吴金平没有和大伙一起到山下宾馆吃饭,宁愿饿着肚子与时间赛跑。
2002年,单位派吴金平到欧州参观学习,卢浮宫的古典、奥赛的现代(印象派)、凡尔赛的奢华精微皇家气派、梵帝冈的宏大精湛的顶级宗教艺术(贝尔尼尼、米开朗基罗的才华)、佛罗伦萨古老巷陌的祖传的古典油彩及大卫的怒目、法兰克福巨大的工艺极为精湛的当代金属雕塑无不让他惊喜震撼留恋忘返!
无论是风景还是人物,都是吴金平的绘画题材。他不喜欢“无病呻吟”,他喜欢按照自己的性情做事,喜欢忠实于自己的内心感受。2005年以来吴金平油画作品的题材更多的是关注民生和社会底层群体的生存状态。屈子那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让他每每吟之喟然!
如果说画家的感性大于理性,那么吴金平则是个例外。他的作品多用写实手法来表现,除了画面宁静、细腻之外,有很多的寓意或者哲理蕴含其中,这就让他的作品有了韵问。如同咀嚼口香糖,除了甜味儿,更有嚼头儿。
吴金平的油画作品《日月几何》取自真实题材,画面是农民工返程,看到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熟悉的城市月新月异,那种感慨和惊讶溢于言表。作品取名借鉴了苏轼《后赤壁赋》“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之名句,内容、题材、画面表现力,甚至作品名称都经过了精雕细琢,这幅作品参加了2008年第三届全国青年美展,顺利入选并被发表在了《美术》杂志上。
《跫音》创作于2009年,也是吴金平的代表作之一,画面上雨后的空气很新鲜,台北牌照的摩托车、回家的脚印让人感到既朴实而又温暖,作品取名则借鉴了旅台的现代诗人郑愁予《错误》“蛩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之名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之际,吴金平以此隐喻祖国人民对台湾回归的期盼。这幅作品画面表现力、构图、题材、作品名称融合之完美同样让人佩服。2009年5月,该作品在北京华辰春季拍卖会上以89600元成交。
中国画讲究意境,西方油画讲究造型,这两种艺术各自有自己的优势。吴金平的岳父是著名国画家李桃修,是中国美术家协会的会员。受到岳父的影响,吴金平也偶尔画画国画,写写书法。跟随岳父,吴金平又先后多次与龙瑞、刘炳森等先生学习和探讨中西艺术结合的问题。也许是受岳父影响较大,也许是受到人民大会堂《江山万里图》的创作者侯德昌老先生的教诲,也许是吴金平的内敛,让他的油画始终都在追求一种诗意和灵性。
《老子》曾经说过“‘载营魄抱一,能无离手?专气致柔,能婴儿乎?”在老子看来,婴儿的特点就是能够结聚精气,这是神情内敛的另一种表达,每一个婴儿都是内敛的人。自我实现的人也是内敛的人,他们经历了绚烂以后,重新回到像婴儿一样安详而自由的境界。
吴金平的内敛应该属于后者。其实每一个画家一定程度上都具有一些内敛的特点和内敛的时刻。达到内敛的途径就是反思和体验,尤其包括体验情感的能力。不同于其他人,真性情,讲究有感而发的吴金平的内敛是情感历经丰富甚至狂风暴雨复归于平淡之后的宣泄或者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