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油画开拓者鸥洋
发布时间:2010-03-31 10:25:59 来源:互联网
鸥洋(右)的作品《大卉系列·英雄颂2》(局部) |
如果不改变自己最拿手的写实画风,她可能成为南方最富有的画家之一。然而她却冒险走一条新路,于是连参加全国美展的“资格”都曾得不到。这就是日前在上海美术馆举办个展的73岁女画家鸥洋。
鸥洋在上世纪60年代已蜚声画坛,代表作有油画《女民警》《往事涌心头》,水彩画《金色的秋天》。70年代,她曾进行过水墨画创新,代表作品《雏鹰展翅》《新课堂》等被誉为“将阳光带进宣纸水墨画中”。鸥洋的丈夫是大名鼎鼎的国画家杨之光,他俩堪称广东画坛的并蒂莲。
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有关方面出于“抢救国宝”的考虑,邀请鸥洋到上海为当时在世的文艺名家巴金、颜文梁、贺绿汀、谢晋等作现场油画肖像写生,并在报刊连载,轰动一时。因此南方不少老板也以求得鸥洋画像为荣。但是,鸥洋却决定放弃最擅长的写实画风,于1987年在画坛率先举起“东方意象油画”的旗帜,进行全新的艺术探索。她的画变得让人“看不懂”了。她数次将新作送去参加全国美展,但在地方上就被评委会“淘汰”了。直到后来有人提醒她用外籍身份直接将作品送往北京,才得以入选,并且获得了银奖。
20多年来,鸥洋几乎没有卖过画,除了在南方缺乏知音,更因为她自己是以实验的精神在进行创作,不断否定自己的作品。同时,她计划积累那些成功的作品,到合适的时候展出和出版。“反正广州美院给我的那份教授工资也够我用。”鸥洋对记者说。“你家先生画卖得好!”一位朋友笑着插话。鸥洋笑答:“杨之光把他的画全部捐给国家啦。”
说到杨之光捐画,还有个趣闻。当杨之光征求妻子意见时,鸥洋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杨之光,我早就有这个打算了。要不,假如我比你早死,你再娶个小的,她不知会不会珍惜你这批作品呢。最好在我死之前办妥捐赠手续,我就放心了!”
日前由中国美协艺委会、中国油画学会、中国艺术研究院美研所、广州美术学院、广东美协联合主办的《鸥洋意象油画学术展》,在美术界获得很高的评价。鸥洋笔下巨大的红棉、婆娑的荷影,明亮的色块,空灵的构图,不仅阐述了一个艺术家的学术追求,更包含了这一代艺术家为探索当代艺术的东方之路所付出的心血和岁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