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
这是一次迟来的画展,近80幅油画精品静静地挂在广东美术馆的展厅里,很多都是第一次与公众见面。画的主人黄文波两年前突然辞世,这位广州美术学院的画家毕生的心愿就是办一次个人画展、出一本个人画册。而这一切,在妻儿的苦心操持下,在两广美术界人士的鼎力相助下,在今天得以实现。
“他从来没画过美女,画的人都很土。”一见到记者,谢兰翡女士就“调侃”起丈夫的画来。这位年近六旬的老人很瘦,她说昨晚为了给油画“打包”,她只睡了一个小时。当几十幅画逐一布置完毕,展厅里立刻充满了乡土气息。黄先生的画是现实主义的创作,很多是描绘少数民族风情的:苗家的山水、苗家的姑娘、苗家人赶集的场面……逐一呈现在画里。
1962年,当时是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三年级生的黄文波跟随老师尹国良来到中山县沙溪公社体验生活。这一次体验,成就了黄先生的成名作《春雨》,画的是在田间屋檐下避雨的农民对雨水的期盼。尹先生曾说,在那个年代,人们看了太多的“假、大、空”后,“春雨”带来了一阵清新的气流。
大学毕业后,黄先生被分配到广西浦北县文化馆工作,此后二十年里,深山的苗族人家里,经常会有一名壮实小伙的身影。“每次下乡写生都要去一个月,回来从不说苦说累,总是说很有收获。”谢女士回忆说,丈夫一直把百色和大苗山当做宝库去挖掘。
广西百色到今天仍需要外界的援建,当年的条件艰苦可想而知。“我每天晚上9点钟,都要打电话到旅馆找他,怕他在深山老林出意外。”说到这,谢女士笑了。
1983年前后,两人调回了广州,黄先生任教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他很珍惜每一缕阳光。”这是谢女士对相伴半生的丈夫最深刻的回忆,她说丈夫白天除了上课,其余时间都在画画,一年365天,从不间断。
儿子的话印证了这一点。在父亲画册的后记中,他这样写道:“我们早已习惯了父亲身上那种凝重的混合着油画颜料和香烟味道的特殊气味,也习惯了他晚上熬夜阅读画册和书画杂志,白天坚持到画室作画的生活作息。”
这样一位为绘画而生的艺术家,最大的心愿就是办一次个人画展,出一本个人画册,却迟迟未付诸行动。“他一直觉得,自己还画得不够好,不够多。没想到,走得那么匆忙,连一句话都没留下来。”说到这,谢女士一下子哀伤起来———2008年6月的一个清晨,黄先生突发脑溢血,在医院抢救了3天后,安详地走了。
“他的心愿,我们一定要帮他完成。”谢女士说,她和儿子收拾好心情后,开始筹备起来,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很多画都尘封多年,两人要仔细地把上面的灰尘擦掉,将陈旧的相框翻新。送展前,还里三层外三层将每幅画保护起来……但更多的工作还是广东、广西两地画界的朋友们承担了下来,广东美术馆的工作人员也一直积极配合着。
画展终于开幕了,捧在手上的画册还散发着油墨香。这是一个迟到的画展,但却饱含着妻儿的深情。
画展从今天起在广东美术馆举行,历时两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