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松青油画——墨荷。
![]() |
李松青油画——天地之间。
“世界上画荷花的画家数以万计,唯独我画的是我心中的荷花,就如刘海粟画他心中的黄山一样。”李松青说,他画的荷花是全国唯一不盛开的荷花,用含苞欲放的荷代表中国人的希望和顽强的生命力。在2010年元旦前夕,李松青特意画了一系列荷花表达对祖国的祝福之情。
一心一意追求自己的艺术生活
李松青,字松墨。1963年出生于湖南长沙。1991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曾做过工,当过兵,经过商,自称是一个“工农商学兵”五项皆全的人。他7岁开始学画画,便与画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说:“当时并没想过自己以后会有这样的成就,那时完全只是出于对画的热爱和追求。” 读完高中后,进部队当兵,体会另一种人生,然后分配工作。2年后进入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学习,毕业后又回到了单位工作,最终发现由于自己的个性和对自由人生的追求,于是决定放弃工作,一心一意追求自己的艺术生活,创办自己的画室。
他专注于灵魂的震撼,执著于落笔的浪漫。多年来奉行着“活着总有希望,努力定会成功”的人生格言,作品《霞光》系列和《沙滩》系列入选《中国美术选集》、《当代美术30年》和艺术家状态丛书。经过不断的尝试、感悟、体验、领略,终于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可持续发展的艺术之路,即把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有机融合在一起,寓丰富的水墨文化语言于西方油画艺术这一很好的表现形式之中,以形成独特的艺术个性。
当问及在他的生活中会不会因为画画而做一些感到后悔的事时,他说:“在我的绘画人生中,无论是哪一种选择我都无怨无悔,因为画画也是一种情绪的宣泄。”
画里有阴晴
别离、阻隔,人生历程多坎坷;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而对艺术的情谊风吹不灭,雨淋不湿,从严格的素描训练到具体的油画学习,最后再到自己的原创作品,心中总有一股激情在牵引着他。 他说:“一个好的画家必须先是一个文学家、历史学家、书法家。有文才有画,画画需要从文学中找突破口,我相信文学的力量,相信文学对艺术的影响,文学是画画的骨架和灵魂。”
当问到是什么让你对画如此着迷?又是什么让你坚信自己在画的是最好的?他说:“搞创作就是一种心灵需要,当心中有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时,我会选择画画,在画中将心灵得到最好的释放和抚慰,画画的过程也是享受生活的过程,追求的是一种精神境界。所以我在坚持,在追求。”
他在读研的时候,曾经有一位老师对他的抽象画说:“你的画很美,但我看不懂,你要学会自己当自己的老师。” 后来他慢慢明白,一个杰出画家的成就绝不限于画面,感人的画面孕育于丰厚的修养与独特的感悟中。他说:“对抽象画的理解就像鸟的叫声一样,婉转悦耳,但是听不懂鸟唱的是什么。”
画自己心中的画
画家喜欢绘民居:江南小镇的黑瓦白墙、北京幽静的四合小院、山城密集的房舍街市,都在他的油画中一一浮现。然而,在2003年原创的含苞欲放的抽象世界《荷塘月色系列》中,我们感受到一种蕴含于简单中的复杂,蛰伏于平淡中的热情,保藏于大拙里的智慧,表现出一种从文化中升华出来的饱含“和为贵”、“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等传统“和文化”的意蕴。
他的《根系列》则是另一种生命的符号。一幅以墙体和长江三峡为文化背景中的“根”,用深沉苍古的“泥土色”构成了根系大地的生命网络;又一幅倚窗而出的“根”顽强虬出,那双白色的“眼睛”是生命的亮点和希望。在2003年上海美展上一位美国收藏家从《根》的网络中读出了宇宙的网络,高度评价,当场以12万元的高价买下了这两幅画。
“人活着,就要为这个世界、这段历史留下点什么,我做这行,我就要用毕生的精力将其做好,我为画而生,为画而死,我只管画好画,其他什么都不。” 自2003年李松青带着其作品参加上海美展获得画界好评,并得奖,之后便开始进行原创,成为了他在油画创作上的转折点,让他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定位,奠定了他在美术界的基础。他说:做人要有自知之明,做事要脚踏实地,我只想一心一意画好自己心中的画。李松青认为,人的一生很短,天上地下无所妨碍,可以随心所欲自由往来,不必刻意不抽烟、不喝酒、不吃槟榔,在他看来一种东西的存在必定有它存在的道理,小至微末花草,大至高山流水,无不贯穿着人生饱满的生命意识和精神世界。